老照片修复师 修补破碎的记忆

在交通大学附近的西山四巷的一座老楼下,有一家不起眼却颇有名气的小照相馆,店主就是庄乾滨。 庄乾滨出生于 1941 年,自幼酷爱绘画,1957 年在工人文化宫进行系统学习,18 岁到春......

  在交通大学附近的西山四巷的一座老楼下,有一家不起眼却颇有名气的小照相馆,店主就是庄乾滨。

  庄乾滨出生于 1941 年,自幼酷爱绘画,1957 年在工人文化宫进行系统学习,18 岁到春华照相馆做学徒。1965 年大连有名的新新摄影社成立,他是创始人之一。

  翻开庄乾滨老人的老照片,如同走进上世纪 60 年代中国人像摄影着色艺术的辉煌。 那个时候全国各地都在搞照片人工着色培训班,我从事这个行业就是因为有美术功底,而被推荐到辽宁省照相技术进修班学习着色。 庄老说,那是 1960 年,他才 19 岁,当时一门心思想的是画画。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他的着色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。1964 年,在全国第二届人像摄影艺术展上,庄乾滨着色的作品《红旗公社社长》在 335 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(当时只设优秀奖,获奖作品 27 幅)。

  也就在这个时候,由庄乾滨创新的类似 国画风 着色照片,在全国照相行业引起轰动,其 国画式 着色作品《静》,让照片上端庄恬静的护士,看起来像是飘逸的水墨画。紧接着,1967 年,庄乾滨又在全国首创了巨幅黑白照片着色工艺,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大连人,都见过庄乾滨的作品。

  专门为此在大连召开技术传播会,此后由他制作的 3 米多高的巨幅毛主席人工着色照片在多地的展览上频频亮相,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观摩团蜂拥而至。那十几年间,他教过的学生有数百名,后来有不少都晋升为一级、特级技师。而让庄乾滨终生难忘的是,1982 年,他被授予特一级着色技师职称。

  作为照相行业的高级技师,庄乾滨可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全能型师傅,照、修、洗、着色,样样精通。也正因为此,上世纪 80 年代,他被聘为辽宁省照相行业一级技师、特级技师职称考核晋级的评委。

  2001 年庄乾滨退休了,在这个不足 30 平方米的小屋子里,依然坚守一般人干不了的难手艺——残片修复。在他的帮助下,不知有多少人因此找回了 破碎的记忆 。晚清时期的老照片、面部有破损的照片,甚至用光不当、冲洗不当造成的废片,庄老都能给它修完美了。有些喜欢收藏老照片的市民甚至从北京、上海等地专门跑来找他修复照片,因为目前能修复残片的人,全国也找不出几个像庄乾滨这样的人。

  坐在修片架前,工作着的庄乾滨神凝气, 着色、修片可马虎不得,因为是在照片上画画,一笔画错,整个照片就完了。 庄老说着,一旁的油彩、水彩,各种各样的油画笔、水彩笔、尖头裹着棉花的竹扦,都是他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具。

  这一行当要干得好,首先要有美术基础,会画画,有扎实的基本功,其次,对摄影的各个流程和技艺都掌握。这需要全套的功夫,修整、上色、放大,可懂全套的人很少,我的儿子都没能完全学会我的手艺,这一传统技艺,会的太少了。

  北京的白夜照相馆的王旭前来找到庄老拜师学艺,庄老先生被这个年轻人打动,解囊相授,言传身教,令王旭受益匪浅,他希望白夜照相馆可以把这些传统的手艺传承下去。

  近年,用电脑软件合成、修复照片也成了流行趋势。 用电脑确实方便、快捷,所以我这门手艺学得人太少了。 对此,庄乾滨表示了自己的担忧,人工修复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和特点: 电脑毕竟是一种工具,而不是马良的神笔,往墙上一画就成真的。没有绘画功底、不懂面部骨骼结构组织的人用电脑也很难修复出完美的照片。

  庄乾滨已经在这一行干了 57 年,如今他依然是这块阵地的守望者。 我会一直干下去,直到干不动那天。

上一篇:落日余晖映晚霞 临沂市连续4天迎来绝美晚霞美景 下一篇:十宗罪拍案惊奇之窃听港片风云

水果沙拉

西红柿鸡蛋汤的做法
西湖醋鱼的做法
火锅的做法有哪些
豆腐包子的制作方法
中国饮食:中华饮食礼仪综述
湘菜系之冰糖湘莲